时间:
2011/03/07
作者:
dkyoffice
点击: 次
2009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学校各项事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1.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立项国家级、省级“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9项,厅级教改项目1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1项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6项省教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在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全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
2.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增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启动了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工程,投入100万资金重点建设果树学、作物遗传育种学、茶学3个学科;新增3个本科专业;4个新设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经济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动植物检疫、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
3.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省级精品课程4门;立项资助教师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14本,公开出版教材57部,1本教材被列入全国高等学校农林教学资源出版规划;5本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
4.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稳步推进。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新增园艺园林和生物安全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成功申报了5个部省共建实验室项目,共获财政部建设经费1300万元;新建了9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5.教学管理更加完善。着力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教学基层组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功能;狠抓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各类课程考试的考风考纪。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优秀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优秀考点。
6.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完成了全日制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聘任与考核工作;启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加强了研究生教学运行管理,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启用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有效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提高了研究生论文质量;1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2篇博士学位论文和7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其中1篇博士学位论文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获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9项,省研究生教改课题5项。学校被评为省研究生招生考试优秀考点。
7.继续教育有序发展。加强了对函授站和自考助学教学点的管理,新增自考专业5个。学校被评为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和省成教自考招生先进单位。
二、改善科研条件,加强科研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水平
1.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到校科研经费1.5亿元。承担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等基础研究项目47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948等应用研究项目90余项;承担各类省厅级科研项目近130项;签订各类横向科技合同178项。其中,1个项目获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资助;1个项目获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500万资助;1个项目获科技部863课题500万资助;2个项目获国家“十一五”16个重大专项之一的转基因重大专项资助;2个项目获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立项资助;2人成功申报“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专项600万元资助;1个项目获“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工程”150万资助。
2.科学研究成果喜人。获国家、省科学技术成果奖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社科中心出版资助成果1项;获第14届省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2项。9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入选2009湖南十大科技新闻1项;新增公开专利34项,国家授权专利23项;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8个,其中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新制定地方标准3个。被三大检索收录的高水平论文达135篇。
3.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被批准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新增5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被省发改委列入湖南省第一批高技术发展研究院建设行列。2个基地获省教育厅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专项资助。
4.社会服务扎实推进。将“双百”工程建设与省科技厅牵头实施的科技信息互联网(12396)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紧密对接,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区域性合作,先后与6个县市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技对接;与长沙市联合启动了第二批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工作;在省科技活动周上,组织13名专家为返乡农民工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派出29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和“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3人和9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学校被农业部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校办企业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湖南春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湘农资环工程规划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稳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规范了校办企业的管理。
5.科研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理顺科技管理体制,加大了对科研项目和科技经费的管理;实施科研工作“问责制”和“问效制”,将科研工作的质和量纳入了年终分配体系范畴;完善了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水平、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加强科技工作督导,成立了科技工作督导团。学校被评为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6.学报质量显著提高。据《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公布,“学报”(自科版)总被引频次达1532,影响因子0.849;“学报”(社科版)总被引频次达465,影响因子0.512;学报两版成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1.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录取新生738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6252人,研究生1130人。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文、理科二本录取线分别高出省控线42分和43分,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并在青海、江西、海南进入了一本招生;文、理科三本录取线分别高出省控线44分和42分。学校被评为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2.学习风气进一步好转。将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等指标纳入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考试舞弊现象和补考率明显下降,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63.82%,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率达73.58%。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对全校新生开展了心理普查,建立了心理档案,在10个学院开展新生班级辅导;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重点辅导,接待个体心理咨询600多人次。学校被评为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优秀集体。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为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档案;为7866人次学生发放奖助学金;为1950名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为58名学生发放特别资助;为8名四川地震受灾家庭新生申请了资助;为3321名贫困学生发放伙食补助;安排勤工助学岗位1045个。为在校本专科学生采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参保率达80%。
5.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研究生就业率达93.05%。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中,我校总分居全省首位,学校被评为全省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授予最受农业企业欢迎农林院校。3人被评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6.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结合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改革开放30年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不断推进,成功启动学分学时认定工作;通过举办科学论坛、人文讲坛、创业论坛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近2万人次大学生参加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推行党员寝室、学生干部寝室挂牌制和园区辅导员入住制度,不断推进学生宿舍精神文明建设。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单位、省无偿献血突出贡献单位。
7.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7个班集体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标兵和先进班集体;136名学生被授予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称号。动医学院2005级杨兴东同学1篇学术论文在英国权威杂志上发表并被SCI全文收录,其影响因子达7.174。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GIS大赛和全省化学实验技能、力学等各类竞赛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1项。70名优秀本科毕业生经遴选获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四、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1.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晋升高级职称专家89人;新增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84人。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曾福生、柏连阳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石雪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官春云入选第三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候选人;王国梁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侯德兴入选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陆海燕分获全省和全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朱翠英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刘新春、王健分别被评为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标兵和优秀教师;7人入选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被评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熊兴耀被评为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周清明、曾福生被聘为第四届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7人被聘为学科评议组成员;官春云、屠乃美分别被聘为教育部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实验室主任。
2.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启动了二级单位目标管理;组建了学校和学院教授委员会;调整了学院教学科研用房和机关办公用房,正式启动电、公房有偿使用改革;实施周转房管理改革,公正、有效地解决了400多名无房教职工的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短期合同工的聘用和管理、职工考勤和请销假、师资培训、工作人员奖励、退役士兵安置等制度。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并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
3.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健全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并投入运行;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治安防范和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发现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220余次;抓获盗窃等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81人;成立了由芙蓉区政府牵头的学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对校区内流动摊担、违章经营、噪音扰民、交通、消防、治安等进行了整治;广泛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识邪、防邪和反邪意识。妥善处理拆迁遗留问题,基本完成了第五期安置房选房工作。学校被评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4.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行了首问负责制、时限服务制、回复和督办制等制度,建成了后勤集团服务大厅并投入使用;加强对水电使用的稽查,全年节约水电开支200余万元;引进数字化节能监管平台,推进了节约型校园建设。学校被评为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中国高校餐饮行业先进单位。
5.财源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国家专项资金、收费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学校收入达6亿元;严格执行校院财务预算,从严控制非教学科研类开支,进一步压缩机关单位公用经费开支,在已压缩5%的基础上再压减5%;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清理与预算审核工作,严格控制新上基建和维修项目;合理运作独立学院与学校共享资源,盘活内部资金,减缓了学校负债增长势头,降低了融资成本。
6.对外交流合作蓬勃开展。聘请外籍教师13人,保证了外语教学的需要;接待国外来访专家、学者74人次;派出20批42人次的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或培训;承办了“2009年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国际培训班;全年招收留学生12人,派出留学生57人。启动了建校60周年庆典的筹备工作,成立和调整了北美、北京、湖北、广州、深圳、郴州、岳阳、衡阳校友会;更新完善了各类校友数据库;接待来访校友5000多人次。
7.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0教、11教、东湖学生食堂、经济适用房二期、西田径场、烟草基地、安置房五期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以及花卉基地实验室、第二教学区等项目的改造、绿化、管网建设工程;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109间多媒体教室;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4个学院和3个科研平台的水电、实验台架和通风系统等建设;8个学院如期搬至10教、11教,各学院教学和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采购入库中外文图书10万多册;引进社会资金1550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启动了校区内坟冢迁移工作。学校被授予省重点建设项目目标管理和省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省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省高校读者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
五、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1.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回头看”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各类制度50余项;对各单位落实整改任务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2.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正厅级干部1名,校内推荐提拔副厅级干部2名;选派2名校级干部、13名处级干部参加上级党校培训;校外推荐提拔副厅级干部1名;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新一轮处级干部换届工作,191名处级干部上岗,其中提拔任用45名。15名学生党员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优秀党员;18个基层党组织、119名党员被评为学校先进。组织部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组织部。加强学校党校、学院分党校的建设,引导广大优秀青年师生向党组织靠拢,全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753名,发展党员2354名。
3.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舆论宣传工作。组织集中理论培训5场次,提高了青年干部的理论水平。坚守思想舆论阵地,加强了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史馆、新闻网等校内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升,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我校的各类稿件250多篇,其中,《新闻联播》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各界引起积极反响”为题采访报道了刘仲华教授;3月1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专家教授扎根基层、潜心服务“三农”的典型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学校获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称号,1人获先进个人称号。
4.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月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对领导干部和各党总支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了检查;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全校自考办学行为检查,对4个学院进行了通报批评;结案2起,给予纪律处分4人。对基建维修、物资采购等情况进行了审计和督查,共完成审计项目122项,审计资金13.85亿元,审减金额1718万多元。审计处被省教育工会授予“芙蓉标兵岗”称号。
5.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选派7名民主党派成员参加中央社院、省社院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等培训;先后向湖南欧美同学会、省委专家顾问团、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审计厅等推荐党外人士、归国留学人员46名;深入调查研究,向省、市、区“两会”提交提案23件。1名农工党员被农工党中央授予“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1名民盟盟员被省委统战部授予二等功;3个民主党派被党派省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
6.着力抓好工会、离退休工作。成功召开了五届二次教代会;投资140多万元对小学、幼儿园进行了维修和改造。落实了全校退休职工过渡性津补贴政策。学校获全省老干部工作“红旗单位”称号、全省学校“爱国歌曲大家唱—祖国万岁”歌咏比赛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组织奖。校关工委获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奖、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集体优秀奖和省教育系统学生平安保险代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