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湖南农业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1年创建的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2年设水产科并开始招生。1951年由修业学堂发展而来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水产科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科部,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畜牧兽医专科部属调整对象,畜牧部分并入华中农学院,兽医部分并入江西农学院。1958年恢复和重建畜牧兽医专业,1959年成立湖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畜牧兽医系恢复畜牧、兽医两个专业,1985年新增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科专业,1987年增设淡水渔业本科专业,1988年更名为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1994年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随着学科发展需要,2006年,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分设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动物医学院,2023年,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又分设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水产学院。目前学院办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学科优势明显,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设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智慧畜牧系和实验教学中心4个基层组织。开设动物科学本科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500余名,其中本科生108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7人,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两万余人。
学院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畜牧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农业博士、农业硕士畜牧领域授权点,建有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科为湖南省“九五”以来的重点学科,在2022年湖南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中列为国内一流培育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0人,专兼博导36人,硕士导师59人;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省部级人才24人,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8人,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团队3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
学院牵头建有教育部省部共建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饲料安全与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畜禽资源(猪)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猪)有效性评价试验机构、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饲料分中心、岳麓山实验室畜禽品种创制中心、岳麓山畜禽种业创新中心、畜禽遗传改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畜禽产品品质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智慧牧业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家禽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拥有畜禽安全生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农科教人才培养合作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践实训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或参与国家 “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和湖南省重大专项等项目300多项,年到位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50余项。以畜牧学科为支撑之一的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国内的多所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学术团体及新五丰、湘佳牧业、正大、大北农、唐人神、温氏、正虹、百宜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将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持续提升专业品牌,突出产学研结合特色,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数据截止时间:2025年3月10日)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