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科院王桂堂研究员来校作学术报告

时间: 2018/03/20   作者:   点击:

中科院王桂堂研究员来校作学术报告

319下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于二教501举行主题为“单殖吸虫的生态学与杀虫药物评价”的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桂堂担任主讲人。本次报告系动科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节系列讲座,由研究生院主办,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全体动科院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会。

会议伊始,王桂堂研究员简单作了自我介绍并就单殖吸虫的生态学与杀虫药物评价进行了演讲。单殖吸虫是宿主专一性很强的一类寄生虫,有些单殖吸虫宿主专一性不强或无宿主专一性(如新本尼登虫等)。从个体上看单殖吸虫具有较强的位点专一性,单殖吸虫的位点专一性是指寄生虫只寄生在宿主特定部位如鳃、鳍、体表等,大多数单殖吸虫只寄生在鳃。池塘养殖条件下,寄生于白鲢鳃上的鲢三代虫在23月数量逐渐增加,到四月达到高峰;寄生于草鱼鳃上的页形指环虫在11~次年3月数量逐渐增加,到四月达到高峰;鳗鲡的伪指环虫喜欢寄生在左鳃上,且多寄生在第34片鳃上;而短钩伪指环虫喜欢寄生在右鳃上,且多寄生在第12片鳃上。黄颡鱼鳃上寄生的单殖吸虫(黄颡四锚虫、黄颡伪盘虫、月斧伪锚盘虫)多寄生于第123片鳃上,且鳃片中区的寄生数量最多。许多研究表明,宿主的大小或年龄与单殖吸虫的种群丰度、感染率、感染强度、寄生虫数量等呈正相关。对大多数三代虫而言,感染率、数量和感染强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当然这种升高不是无限度的。对其它一些单殖吸虫高温却成为限制因子,它们的感染率、数量和感染强度在较低温度下达到高峰。

此次学术报告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完成。同学表示经过此次学术报告会,增强了自己对单殖吸虫的认识,期望在今后也能为相关行业发展尽一份力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