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生产实习总结会陆续在唐人神、大北农、温氏、新五丰等实习基地召开,系列总结会梳理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成果,为深化实践教学与就业导向的融合按下“加速键”。
总结会是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型实践教学”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专业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指引,以实践教学育人为抓手,通过校企协同、产业链浸润、职业能力对标等举措,以“就业型实践教学”模式助力学生从“专业新人”成长为“职场准将”。
“我们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生产流程,更是让他们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从中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院院长贺喜介绍。为此,学院与30余家龙头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设计实习模块,学生需在饲料生产、智慧养殖等岗位完成为期6周的生产实习。
“在猪场各个环节的实操让我对养猪有了立体认知。”2022级本科生刘振阳在总结汇报会上分享。他的汇报不仅包含实操数据,还结合行业趋势思考了个人职业发展路径,获得唐人神集团颁发的“优秀实习生”荣誉。
为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需求无缝对接,学院创新“四双叠加”实践模式:一是在相互了解基础上学生与企业双选择,二是校内外导师联合全程双指导,三是指导教师和实习岗位双管理,四是实习后由企业和学校双考核。
“我更理解了生产协同的职场逻辑。”2022级本科生沈思东说道。在大北农实习时,他参与了粉碎机、制粒机设备参数设置与饲料配方处理等工作。“实习让我后续的就业求职更有针对性。”
近年来,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初次就业率平均93.31%,平均74.82%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畜牧行业相关单位,行业口碑持续扩大,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3%。2024年学院数据显示,95%的毕业生对自身的专业适应性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这种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唐威表示,“农大动科学生专业技能扎实,能快速融入团队,这正是就业型实践教学的独特优势。”
动物科学专业通过深化实践教学与就业导向的融合,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地方畜牧产业注入动能,持续擦亮“校产双赢”名片。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就业型实践教学”模式,践行“产业兴旺、人才优先”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及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于光明日报,具体详见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2e9cc5e4169147abb43f5881f0476506)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