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正式发布,报经国务院批准,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贺喜、张佩华、贺建华、印遇龙等申报的《兴牧立心·圈学厚识·筑台强能----“新孺子牛”畜牧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学院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标志着学院研究生教育和教学水平上了新台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了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设立的最高级别的奖励。
该成果是学院畜牧学科几代人成果的积累与沉淀,重点解决了研究生教育教学上存在的强农兴业意识不浓,专业理论根基不厚和创新服务能力不强三大关键问题。经过25年持续研究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效:
(1)理论上实现重大创新。针对高层次牧业人才需求,聚焦畜牧学科研究生培养,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重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培养路径,实现“兴牧立心、圈学厚识、筑台强能”的“新孺子牛”畜牧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丰富现代畜牧学科研究生培养理论内涵,为研究生教育理论本土化注入鲜明的时代特色。
(2)实践中取得关键突破。通过“立志爱国兴牧、树立劳模榜样、创办英才讲坛”激发学生热爱服务产业;通过“学术圈、产业圈、国际圈”,建立“创新学堂、移动学堂和拔尖学堂”夯实专业理论;通过“教学科研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创新服务能力。取得“立心、厚识、强能”人才培养实践关键突破。
(3)应用上产生广泛影响。出版著作58部、教材36部,发表教改论文36篇、科研论文2199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省级精品课5门,主编国家教指委立项教材,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由印遇龙院士领衔的团队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以“科技特派员”等方式服务湖南、广西等多个省份20余年,技术指导累计5万余次,培训畜牧企业人才15万余人次。培养畜牧学科研究生1576人,其中博士163人,留学生20名,研究生马海明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青年长江学者”谭碧娥等毕业生践行新孺子牛精神,影响近30万人。成果在河南农业大学等10余所农业院校推广。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对成果进行了50余次报道。
链接: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0/202307/t20230724_1070571.html
点击下载文件: |